公司新闻
[点击量:3765][来源:http://hi.baidu.com/tianhui0234/item/b72764faae945025c6dc453d]
2012-09-15
现代人精神压力过大,长此以往将导致神经系统失去协调的能力,进一步引起精神上的疾病。
通过瑜伽冥想,不但能使身体机能慢慢恢复平衡,还能使心灵获得平静,从而达到身心和谐的最高境界。
那么在练习瑜伽冥想前,需要怎样做调整呢?
一、调饮食
人的饮食与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,若饮食调整不好,容易影响身安心静。
当我们进食时,通过食物咀嚼,进入胃中调和消化,并转化为对身体的滋养,各类营养精华化于血液,以供全身使用,因此说饮食与生命之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。
但是食物不可过量,即不要吃的过饱。
饱食者令胃肠不宜消化,反而增加了肠胃系统的机能疲劳,不易吸收精华,造成排泄于体外,此类人叫身贪。
然而食物太少,营养不佳,则容易造成体弱力衰,冥想难以收到成效。
因此,我们说调整饮食结构时,以适度为最佳。
二、调睡眠
人的生活与工作需要平衡,若想精力充沛,就离不开积极的休息。
睡眠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人体的体力与精神,因此休息好是至关重要的。
平常睡眠我们都知道,以八小时为宜,古人说:“久卧伤神,少卧神伤”,睡的过多则精神困昧,不利于静坐;睡过少则体力不能恢复,精神恍惚,也不宜静坐。
所以,睡眠要保持节制有度,当我们神志清明,精神气爽时,安身静坐,效果倍增。
三、调身
瑜伽冥想前,在我们的行住坐卧四仪规中,要保持宁静安详的心态。
人 静坐时,须宽衣解带,腿双盘或单盘,自行选择,然后安置两手,把右掌的背叠在左掌上面(女士相反),贴近腹部,轻放腿根上;然后把腿左右摇动四五次,以做 放松调整,然后端正身形,脊骨勿挺勿曲,轻盈自然、颈正端庄、不低不昂;鼻子与脐轮(腹部)如垂直线相对;开始呼吸吐纳腹中积气3-7次,把舌头抵上额, 由鼻徐徐吸入清气,轻闭两眼,坐久或觉身有俯仰斜曲,随时矫正之。
四、调息
鼻中气体出入名为呼吸,一呼一吸完成名为调息。
日常呼吸方法有四种。
1、喉轮呼吸:即喉头呼吸,此呼吸最浅短,仅在喉头出入,不能尽肺叶张缩的力量,因此达不到吸氧吐碳(二氧化碳)的作用,血液循环不能畅通,因此需要改变。
2、胸式呼吸:此较喉轮稍好,气体能达胸部,充满肺部,女性也常采用此呼吸方法,但仍不算调息。
3、腹式呼吸:一呼一吸,气体能到达脐轮(腹部),在吸气时空气入肺充满身体,肺底舒畅扩张,把膈肌压下,这时胸部空松,腹部外凸;又呼气时腹部紧缩,膈肌被推而上,紧抵肺部,使肺中浊气尽量外散,这方算是静坐的调息,此调息能有效调整身体的放松。
4、体呼吸:此呼吸为静坐功深者能够做到,呼吸细微的无法再细致,出入不知,如无呼吸,虽有器官作用,但无觉用,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,至此既是达到调息之极至,可人深定。
五、调心
心有真心与妄心,真心是心的本体,妄心是心的虚妄作用。
我们自有生以来,迷昧真心,都在妄心用事,念念不停,眼,耳,鼻,舌,身,意,组成妄心身用,犹如意马心猿,难调难伏。
我们静坐冥想,可有两种心象:一是心中散乱,支持不定;二是心中昏昧,容易瞌睡。
治散乱病,要把心中一切放下,看透身体也是外物,置之不理,专心一念嗡字音轮于小腹间,自可人定。
治昏沉病,要把心提起,注意鼻端,使精神振作;或起而径行再坐;或修数息观,从一到十,数到不乱,心息相依,绵绵密密,昏散两除。
一般说来,心经历的由染而净共有五个层次:1、散乱心,随着外境心念纷飞;2、昏沈心,痴钝朦胧,陷于昏睡;3、不定心,散乱多于安定;4、一心,心能凝住于一境;5、定心,心状澄静。后二者便是练习瑜伽冥想所能得到的状态。
责任编辑 234